“一天平均得拆四五個快遞,廢棄快遞紙箱瞬間堆成了小山。”市民朱女士前一陣子網購的物品這幾天集中到貨,光拆快遞就忙得她不亦樂乎。朱女士購買的物品中,有鞋子、家居用品,還有生鮮食品,拆完快遞后留下了一大堆牛皮紙箱和白色泡沫箱,瞬間在家里堆成了一座“小山”。像朱女士家的這種場面,最近在“剁手族”中較為常見——廣大購物者拆完快遞后如何處理紙箱?相比于往年,有哪些更科學環保的處理方式?
“雙11”后,海量快遞陸續抵達,隨之產生的快遞包裝物數量可想而知。其中,有紙殼箱、塑料袋、膠帶、泡沫箱、冰袋等包裝物。資料顯示,僅2018年,全國快遞業共消耗快遞運單逾500億個、包裝箱約143億個、編織袋約53億條、塑料袋約245億個、膠帶約430億米、封套57億個。又是一年快遞“井噴期”,如何使快遞包裝更加環保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記者近日從濟南市12345市民服務熱線了解到,近一個月的時間里,有不少市民提出建議,希望通過科學環保的方式處理快遞紙箱,實現有效循環再利用。
A 你的快遞包裝去哪了?
市民朱女士在今年“雙11”期間大概購買了近30件商品,其中有三分之一使用黑色快遞塑料袋包裝,剩下的均使用紙箱,部分生鮮物品還用到了泡沫箱和冰袋。如何處理這些快遞包裝?朱女士表示,自己和往年一樣,塑料袋、膠帶類都扔進了垃圾桶,而紙箱類都統一送去給了樓下的鄰居老人。“因為家里平時零星會產生一些廢棄紙殼,自己攢著賣廢品的話數量不是很多,索性一塊都給樓下的大爺了,由他統一賣給廢品回收人員。”朱女士說。
市民郭女士今年買了很多母嬰用品、兒童餐車、玩具等,由于很多屬于“大件”,紙箱都較大。今年郭女士所在的小區開始實行垃圾分類,她按照要求將這些包裝物投放到了可回收垃圾桶內。“目前還不了解有沒有其他更好的回收方式,身邊可以接觸到的只有小區的分類垃圾桶這一個渠道。”郭女士說。
市民趙先生表示,自己每天拆開的快遞外包裝一般就隨手扔進垃圾桶了。“收集廢舊紙箱都是中老年人才會做的事情吧。他們大都有足夠的空閑來收集,對于我們來說首先是沒地方放,再就是沒有渠道去處理。”趙先生表示,自己在扔可回收垃圾的時候,經常會遇到小區的老年人主動索取,他會選擇交由他們來處理。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隨著公眾環保意識的提高,大家普遍具備可回收物再利用的意識。“包裝袋亂扔會造成白色污染,紙殼箱隨意丟棄會造成資源浪費。”大家紛紛表示,盡管知曉隨意丟棄包裝物的危害,也有環保意識,但身邊可供采用的回收渠道還是不夠完善。
B“瘦身膠帶”精簡包裝

消費者處于商品流通末端,在身邊缺乏回收循環的有效途徑時,縱使有環保意識也很難真正行動起來。對于快遞企業來說,是否能夠為消費者參與循環利用提供渠道?
在槐蔭區一家快遞驛站內,來往取快遞的顧客絡繹不絕。驛站負責人張先生在幫顧客取出快遞后,除了貼心提醒顧客開箱驗收貨物外,還會主動建議顧客將快遞箱投放在一旁的回收桶內。
驛站內一個小盒子里放置著剪刀、刀子等工具,方便顧客現場拆快遞。“這個箱子你要是不用了可以扔到那個桶里。”“回收的這些快遞紙箱你會怎么處理?”“一般是給發快遞的人用,會從中挑選大小合適的再給他們包裝。”張先生說。
在一家廢品回收站,記者看到了回收而來的大量紙箱,其中不少還附著黃色的膠帶。回收站的工作人員正在一一去除這些膠帶。“這些膠帶都是塑料和膠,紙殼在回收進行粉碎時,如果膠帶清不干凈,會粘在粉碎的機器上,所以說一定得清理干凈了。”紙殼箱在進入城市垃圾循環系統后,需要打碎然后再制造成成品紙箱制品才能再利用,而像膠帶這樣的塑料品則無法循環利用,大多被丟棄掩埋。
然而在日常生活中不難發現,快遞包裝的塑料袋、膠帶使用十分廣泛,有的商家為了保證快遞包裝完好不惜大量使用膠帶。根據《中國快遞綠色發展現狀及趨勢報告》,2018年我國500多億個快遞產生的包裝廢棄物占生活垃圾總量的0.85%,其中紙箱占比將近一半。提高快遞包裝的利用率,還應該在包裝損耗上做減法,才能夠減少環境污染。不管是快遞企業還是商家,都應該盡可能精簡快遞包裝。
記者在順豐速運一家網店看到,快遞員正在使用“豐·BOX”可回收快遞箱為顧客打包。這種快遞箱在客戶收取快遞后由派件員現場帶回,實現循環使用。快遞箱的循環使用能夠有效減少傳統包裝箱的使用率,另一方面客戶寄遞物品安全性也得到進一步提升。工作人員透露,目前整個山東省內順豐速運有限公司這一標準包裝箱投入量達到3.6萬個,在濟南各營業網點配置綠色廢棄物回收箱數量超過200個。
目前,不少快遞企業開始推廣使用“瘦身膠帶”,將原來的50毫米寬度膠帶縮減為45毫米以下,別看僅僅減少了5毫米,對減少環境污染將會起到顯著作用。市郵政管理局目前正引導企業使用低重高強包裝箱,全面推廣應用45毫米以下“瘦身膠帶”和免膠帶紙箱,推行簡約包裝,有效降低郵件包裝平均用量。
C 探索三方平衡點
在國家層面,新修訂的《快遞封裝用品》系列國家標準中,對快遞包裝提出綠色化、減量化、可循環三大新要求,這些要求更為細化,包含包裝箱的材料、快遞紙箱的尺寸、重復使用標準等內容。日前,國家郵政局提出,要著力推進郵件快件包裝綠色治理和行業節能減排各項生態環保工作,加大新技術、新材料研發和推廣應用,從源頭上確保行業綠色治理主體責任落實。
不少企業和平臺在探索如何實現快遞包裝綠色化。有的生產企業通過技術手段,用易降解的生物基成分代替塑料成分;快遞企業為保護客戶隱私使用電子單據,減少紙張浪費;快遞企業探索包裝物循環使用渠道,不僅使成本降低,還凸顯了環保效益;驛站設置紙箱回收點,方便顧客回收和二次使用快遞包裝。這些措施都是在踐行綠色環保理念。
市郵政管理局為促進全市快遞包裝減量化,鼓勵各企業二次利用閑置紙箱,減少包裝袋、箱、膠帶等包裝耗材的用量,在打包封箱上嚴格執行綠色包裝要求。其中,中通快遞采用快遞費與包裝費分開計費的方式,由消費者自主選擇是否需要提供快遞包裝,借此引導消費者重視過度包裝、浪費等問題。濟南菜鳥網絡開展“雙11”收獲節綠色公益宣傳活動,引導用戶參與菜鳥回箱計劃。山東順豐推進快遞包裝循環利用,試點投入“豐·BOX”共享循環箱,每個包裝物循環使用近百次。
截至目前,濟南市電子運單使用率達到99.7%,77%的電商郵件快件未二次包裝,符合綠色標準包裝材料使用比例達到87%,快遞瘦身封裝膠帶使用比例達到90%。各寄遞企業共設置包裝廢棄物回收裝置506個,目前在用新能源汽車305輛。
快遞包裝行業的環保轉型是大勢所趨。盡管對企業和消費者來說,已經具備較強的環保意識,但真正落到實處還要受市場成本的制約。使用可降解的生物基材料替代塑料,成本顯然要高于塑料,推廣起來必然會有難度,這就需要探索性價比更高的綠色材料;減少膠帶、填充物的使用,則要求快遞企業在派送過程中不僅要注重效率,也要細化服務,避免快件物品碰撞受損,對快遞人員的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長遠來看,只有遵循市場規律,平衡好消費者、商家、快遞企業之間的需求,才能使綠色環保方法可持續運行。重要的是,政策也要支持完善環保產品的供應鏈,降低快遞綠色包裝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