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端
前期終端日耗表現不及預期。11月份,我國遭遇多輪寒潮天氣過程,但每次寒潮過后,各地氣溫都會迅速回升,且回溫的幅度較大,持續時間也較長,導致中東部大部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終端日耗表現不及預期,根據CCTD中國煤炭市場網調研數據顯示,截止12月2日,沿海8省終端用戶的日耗僅在190萬噸左右,同比下降8.9%。
冷冬預期下,短期內終端用戶仍存在一定采購需求。真正的寒冷隨后就到,據國家氣候中心預測,今冬(2021年12月至2022年2月)我國氣溫總體呈偏冷特征,季節內冷暖波動大。2021年12月,除東北、內蒙古東部等地氣溫偏低外,全國大部氣溫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但2022年1至2月冷空氣活動將明顯轉強,我國中東部大部地區氣溫可能較常年同期偏低,發生階段性極端強降溫事件的可能性大,東北、華北、西北地區東部、新疆北部等地可能出現階段性強降溫、強降雪過程。屆時,終端日耗將較去年同期明顯回升,因此為應對可能出現的極端天氣,短期內終端用戶仍存在一定采購需求。
供應端
“迎峰度冬”期間國內煤炭供應將保持在較高水平,但需要考慮到歲末年初的強安監、冷冬因素。根據CCTD中國煤炭市場網重點監測的數據顯示,12月份以來,鄂爾多斯全市煤炭日產量保持在270萬噸左右高位。預計“迎峰度冬”期間,隨著產地煤礦優質產能進一步釋放,國內煤炭供應將保持在較高水平。
但需要注意到,歲末年初歷來是煤礦安全生產關鍵期,也是事故高發期,為確保年末安全形勢持續穩定向好,預計后期產地煤礦安監力度將加大,加之冷冬預期下,階段性極端天氣或將對煤炭生產、運輸產生一定影響。
后市研判
短期來看,國內煤炭供應將較為充足,終端用戶仍存在一定采購需求,市場煤價將趨穩運行。
長期來看,12月3日舉行的全國煤炭交易會公布了2022年煤炭長期合同簽訂履約方案征求意見稿,其中提出,價格方面,“基準價+浮動價”的定價機制不變,5500大卡動力煤調整區間在550-850元之間,其中下水煤長協基準價為700元/噸,較此前的535元上調約31%。同時,合同明確要求,核定能力在30萬噸及以上的煤炭生產企業原則上均被納入簽訂范圍,而需求方,要求發電供熱企業除進口煤以外的用煤100%要簽訂中長期合同。
隨著中長期合同簽訂范圍進一步擴大,預計2022年電力用煤和冬季供暖用煤將得到有力保障,長協煤作為穩定市場的“壓艙石”作用將更加顯著,下游對市場煤的采購需求或逐步縮減,有利于市場煤價穩定在合理區間。(作者:喬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