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煤銷運字〔2009〕125號
關于印發《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和管理工作宣傳提綱》的通知
各分公司:
根據省煤炭集團公司和省安監局關于學習宣傳貫徹《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令第17號)的通知要求,為做好學習宣傳教育工作,引導職工認識應急預案工作的重要性,準確把握和理解應急預案編制和管理工作的主要內容和要求,公司編制了《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和管理工作宣傳提綱》,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學習,切實做好應急預案的編制和管理工作。公司將在適當時候召開專題研討會。
附件: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和管理工作宣傳提綱
二〇〇九年七月六日
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編制
和管理工作宣傳提綱
一、制定生產經營單位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是貫徹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方針,規范生產經營單位應急管理工作,提高應對和防范風險與事故的能力,及時有效地開展應急救援工作,保證職工安全健康和公眾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減少財產損失、環境損害和社會影響的重要措施。
二、預案編制和管理工作是應急救援工作的前提和基礎,通過制定應急預案,對企業安全生產狀況進行評估,對事故處置程序加以規范,對相關部門、單位、人員的責任加以明確,一旦發生事故,及時啟動應急預案,實施有效救援,減少事故損失。
三、生產經營單位的應急預案按照針對情況的不同,分為綜合應急預案、專項應急預案和現場處置方案。
(一)綜合應急預案。針對生產經營單位風險種類多、可能發生多種事故類型的情況,編制本單位的綜合應急預案。綜合應急預案應包括本單位的應急組織機構及其職責、預案體系及響應程序、事故預防及應急保障、應急培訓及預案演練等主要內容。
(二)專項應急預案。針對生產經營單位存在的重大危險源和可能發生的事故類型,制定本單位相應的專項應急預案。專項應急預案應當包括危險性分析、可能發生的事故特征、應急組織機構與職責、預防措施、應急處置程序和應急保障等內容。
(三)現場處置方案。針對危險性較大的重點崗位,制定重點工作崗位的現場處置方案。現場處置方案應包括危險性分析、可能發生的事故特征、應急處置程序、應急處置要點和注意事項等內容。
四、生產經營單位編制的綜合應急預案、專項應急預案和現場處置方案之間應相互銜接,并與所涉及的其他單位的應急預案相互銜接。應急預案應當包括應急組織機構和人員的聯系方式、應急物資儲備清單等附件信息。附件信息應當經常更新,確保信息準確有效。 五、應急預案應當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針對突發安全生產事故性質、特點和可能造成的危害,具體規定突發事故應急管理工作的組織指揮體系、職責和突發事故的預防與預警機制、處置程序、應急保障措施以及事后恢復與重建等內容,所規定和明確的組織、程序、資源、措施等應當具有針對性、科學性和可操作性,滿足指導有關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的需要。應急預案的編制應當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一)符合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標準的規定;
(二)結合本單位的安全生產實際情況;
(三)結合本單位的危險性分析情況;
(四)應急組織和人員的職責分工明確,并有具體的落實措施;
(五)有明確、具體的事故預防措施和應急程序,并與其應急能力相適應;
(六)有明確的應急保障措施,并能滿足本單位的應急工作要求;
(七)預案基本要素齊全、完整,預案附件提供的信息準確;
(八)預案內容與相關應急預案相互銜接。
六、生產經營單位應當按照《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AQ∕T9002—2006)及有關行業標準編制本單位不同層次的安全生產應急預案。生產經營單位制定的應急預案應當包括以下內容:
(一)應急預案的適用范圍;
(二)事故可能發生的地點和可能造成的后果;
(三)事故應急救援的組織機構及其組成單位、組成人員、職責分工;
(四)事故報告的程序、方式和內容;
(五)發現事故征兆或事故發生后應當采取的行動和措施;
(六)事故應急救援(包括事故傷員救治)資源信息,包括隊伍、裝備、物資、專家等有關信息的情況;
(七)事故報告及應急救援有關的具體通信聯系方式;
相關的保障措施;
(八)與相關應急預案的銜接關系;
(九)應急預案管理的措施和要求。
七、應急預案制定單位應當加強對本單位應急預案制定工作的組織領導,落實相關責任、資源和措施,制定應急預案管理制度,規范和加強應急預案的制定、修訂、報送、執行等方面的管理,建立健全本單位的應急預案體系。
八、生產經營單位應急預案必須經應急預案制定單位組織論證和審查,并經實施應急預案有關單位認可,由制定單位發布,印送與應急預案實施有關的單位。應急預案的管理遵循綜合協調、分類管理、分級負責、屬地為主的原則。生產經營單位的應急預案經評審或者論證后,由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簽署公布。
九、應急預案制定單位應當對與實施應急預案有關的人員進行上崗前培訓,使其了解應急預案規定的內容,熟悉相關的職責、程序和崗位應急措施;并對有關人員進行宣傳教育,使其了解掌握事故發生后應當采取的自救和救援行動。應急預案的要點和程序應當張貼在應急地點和應急指揮場所,并設有明顯的標志。
十、應急預案制定單位應當定期組織應急預案演練,保證相關的部門、單位、組織機構、隊伍、管理人員、專家、員工和公眾熟悉和掌握應急預案規定的任務和行動,并能夠協調配合。通過演練,及時發現并修正應急預案存在的問題。
十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有關部門應當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監督、指導應急預案制定、培訓、演練和宣傳教育等工作,協調相關應急預案之間的銜接關系,并對應急預案所涉及的資源和保障措施的落實情況以及應急預案的管理和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十二、應急預案依據的法律、法規、標準,適用范圍、條件,所載明的組織機構、有關責任主體和責任人、工作程序、聯絡方式、資源、以及與相關預案的銜接關系等發生變化時,或發現應急預案存在問題時,應當及時修訂。修訂的內容或修訂后的應急預案應當按照規定及時報送有關部門和單位備案。應急預案應當至少每三年修訂一次,預案修訂情況應有記錄并歸檔。
十三、生產經營單位要做好應急預案的編制、評審、發布、備案、培訓、演練和修訂等工作;各級安全生產監管部門要加強對轄區內應急預案的管理,指導并督促生產經營單位做好應急預案的編制和評審工作,著力解決部分應急預案要素不全、操作性不強、體系不完善、與相關應急預案不銜接等問題,提高應急預案的質量。
十四、應急預案評審要從實際出發,既要結合生產經營單位工作實際,又要具備應急預案的基本要素。要從合法性、完整性、針對性、實用性、科學性、操作性、銜接性等七個方面對應急預案進行審查。應急預案評審合格的,各級安監部門應當給予備案,并建檔登記,向申請人發放應急預案備案登記表。
十五、加強應急預案的備案工作,各生產經營單位應按照有關規定主動將本單位的應急預案報各級安全生產監督部門和有關部門備案;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等部門要指導、督促檢查生產經營單位做好應急預案的備案登記工作,建立應急預案備案登記建檔制度。生產經營單位申請應急預案備案,應當提交以下材料:
(一)應急預案備案申請表;
(二)應急預案評審或者論證意見;
(三)應急預案文本及電子文檔。
十六、各生產經營單位制定的應急預案應當及時報送應急預案實施相關的單位、生產經營單位的上級單位以及所在地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中央駐贛單位、省屬企業、大型非公有制企業的應急預案,應當報送企業所在地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省有關主管部門。
十七、生產經營單位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責令停產停業整頓,依照《安全生產法》第八十五條及其他相關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給予處罰;發生生產安全事故,造成嚴重后果,構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依照刑法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一)生產經營單位未制定應急預案的;
(二)生產經營單位應急預案未按規定報送相關部門備案的;
(三)生產經營單位未履行應急預案職責而導致事故發生或擴大的;
(四)應急預案隱瞞有關情況或者提供虛假材料,造成嚴重后果的。
十八、以上宣傳提綱內容摘自: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的《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2009年4月1日);江西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制定的《江西省安全生產應急預案管理辦法》(2008年1月25日);江西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2009年4月21日下發的【關于學習宣傳貫徹《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的通知】(贛安監管應急字〔2009〕112號文)和2009年5月15日下發的【關于學習宣傳貫徹《生產經營單位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評審指南》的通知】(贛安監管應急字〔2009〕134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