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
5月1日 《新青年》等一批進步刊物出版紀念專號或發表紀念文章,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上海、北京、廣州等地分別舉行紀念活動,工人和知識分子共同集會,革命知識分子發表演說,宣傳馬克思主義,熱情支持工人的斗爭。這次五一節紀念活動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一次較大規模的嘗試。
1925年
5月1日至9日 第二次全國勞動大會和廣東省第一次農民代表大會在廣州同時舉行。第二次全國勞動大會決定成立中華全國總工會,它代表166個工會,共擁有有組織的工人54萬人。大會通過了工人階級與政治斗爭、工農聯盟、經濟斗爭、組織問題及加入赤色職工國際等決議案。大會選舉林偉民、劉少奇、蘇兆征、鄧中夏等25人為中華全國總工會執行委員。同日,全國總工會執行委員會舉行第一次會議,選舉林偉民為委員長,劉少奇、鄧培等為副委員長,并組織干事局,林偉民兼總干事。
1941年
5月1日 經中共中央政治局批準的《陜甘寧邊區施政綱領》在《新中華報》正式發表,《綱領》規定邊區的民意機關和政府中,共產黨員只占三分之一,黨員必須與黨外人士實行民主合作,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辦。11月,陜甘寧邊區召開第二屆參議會第一次會議,選舉的常駐議員和政府委員中,共產黨員只占三分之一。開明紳士李鼎銘被選為陜甘寧邊區政府副主席。
1947年
5月1日 內蒙古自治區政府正式成立,烏蘭夫當選為自治區政府主席。這是抗日戰爭以來中國共產黨領導內蒙古區域自治運動所取得的重要成果。19日,毛澤東主席和朱德總司令聯合復電內蒙古人民代表會議,祝賀我國建立了第一個規模較大的民族自治區。為了加強對內蒙古自治區的領導,黨的內蒙古工作委員會于7月9日宣告成立。
1950年
5月1日 中共中央發出《關于在全黨全軍開展整風運動的指示》。遵照這一指示,全黨開展以提高干部和一般黨員的思想水平和政治水平,克服工作中所犯的錯誤,克服居功自傲和官僚主義、命令主義,改善黨和人民的關系為主要任務的整風運動。同年底,整風運動結束。
2016年
5月1日 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印發《關于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的意見》。
1937年
5月2日-14日 中共中央在延安召開有蘇區、白區和紅軍代表參加的黨的全國代表會議(當時稱蘇區代表會議)。毛澤東作了《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時期的任務》的報告和《為爭取千百萬群眾進入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而斗爭》的結論,強調在統一戰線中堅持無產階級領導權的重要性。會議批準了遵義會議以來黨的政治路線,為迎接全國抗日戰爭的到來,作了重要準備。會后,中共中央還在延安召開了白區代表會議。會上,劉少奇作了《關于白區的黨和群眾工作》的報告。會議總結了黨在白區工作中的經驗教訓,批判了“左”傾關門主義的錯誤,闡述了黨在白區工作的基本方針和斗爭策略。
1942年
5月2日 中共中央在延安楊家嶺召開延安文藝工作者座談會,毛澤東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他指出,會議的目的是要和大家交換意見,研究文藝工作和一般革命工作的關系問題,求得革命文藝的正確發展,求得革命文藝對其他革命工作的更好協助,借以打倒我們民族的敵人,完成民族解放的任務。為此,必須解決文藝工作者的立場問題、態度問題、工作對象問題和學習問題。會議進行了熱烈的討論。23日,毛澤東在會議結論中,深刻地闡明了革命文藝為人民大眾服務的根本方向和文藝工作者深入工農兵、密切聯系實際、學習馬克思主義和改造世界觀的重要性,回答了現代文藝運動中許多有爭論的問題。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不僅對文藝界的整風運動起了積極的推進作用,而且促進了廣大黨員和干部學習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改造世界觀的自覺性。
1953年
5月2日-11日 中國工會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舉行。劉少奇代表中共中央在大會上致祝詞。大會制定了工會在國家進入有計劃建設時期的方針和任務,通過了《關于中國工會工作的報告的決議》、《關于修改中國工會章程的決議》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章程》,并選舉出中華全國總工會第七屆執行委員會。12日,中華全國總工會第七屆執委會舉行第一次會議,選舉劉少奇為名譽主席,賴若愚為主席。
1926年
5月3日 第六屆農民運動講習所開學,9月11日結業。這屆農講所由毛澤東任所長,高語罕任政治訓練主任,蕭楚女任教務主任,招收來自全國二十個省區的三百余名學員,為北伐戰爭中全國農民運動的蓬勃發展準備了干部。
1988年
5月3日 國務院作出《關于科技體制改革若干問題的決定》。提出,要鼓勵科研機構切實引入競爭機制,積極推行各種形式的承包經營責任制,實行科研機構所有權和經營管理權的分離。
2017年
5月3日 世界首臺單光子量子計算機在中國誕生。
1919年
5月4日 北京爆發了學生群眾的反帝愛國運動。五四運動的直接導火線是中國在巴黎和會上的外交失敗。5月4日,北京13所大專學校學生3000余人在天安門集合,示威游行,掀起愛國風暴。北洋軍閥政府出動軍警,逮捕示威群眾32人。5月5日,北京學生總罷課,并通電全國,各地學生紛紛罷課響應。6月3日、4日,北京學生講演團分赴全市各主要街道演講,北洋軍閥政府再次派出軍警、馬隊進行鎮壓,逮捕大批愛國學生,更加激起全國各界的義憤。從6月5日起,上海工人舉行聲援學生的罷工。隨后,工人罷工、商人罷市如燎原烈火蔓延全國。6月7日,北洋政府迫于壓力,不得不釋放被捕學生。6月10日,罷免了親日派官僚。6月28日,中國代表沒有出席巴黎和會的簽字儀式。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及其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它是中國革命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事件,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1938年
5月4日 毛澤東電示中共中央東南分局書記項英,新四軍應在廣德、蘇州、鎮江、南京、蕪湖之間的廣大地區,進行游擊戰爭組織和武裝群眾,創造根據地。
1940年
5月4日 中共中央向東南局發出《放手發展抗日力量,抵抗反共頑固派的進攻》的指示。指出:在一切敵后地區和戰爭區域,要強調同一性,不應強調特殊性,應不受國民黨的限制,獨立自主地放手擴大軍隊和根據地;在國民黨頑固派堅持防共、限共、反共政策,并以此作為投降準備的時候,我們應強調斗爭;只有堅持在對頑固派的斗爭中采取有理、有利、有節的方針,才能鞏固和擴大進步勢力,爭取中間派,應付突然事變,達到克服投降危險,爭取時局好轉的目的。
1946年
5月4日 中共中央發出《關于土地問題的指示》(即《五四指示》)。將黨在抗戰時期實行的削弱封建的減租減息政策,改變為實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指示要求“各地黨委必須明確認識,解決解放區的土地問題是我黨目前最基本的歷史任務,是目前一切工作的最基本的環節。”規定解決土地問題的方式一般不是無償沒收,而是通過清算和購買實現有償轉移。指示還具體規定不可侵犯中農土地,要保護工商業,對富農和地主、地主中的大中小、惡霸非惡霸要有所區別,對開明紳士等應適當照顧,允許中小地主、富農、開明紳士保留多于農民的土地。各解放區根據“五四指示”,迅速開展了土地制度改革運動。到1947年2月,全解放區已有2/3的地區解決了土地問題,進一步鞏固了解放區和加強了對革命戰爭的支援。
1984年
5月4日 中共中央、國務院批轉《沿海部分城市座談會紀要》,決定進一步開放天津、上海、大連、秦皇島、煙臺、青島、連云港、南通、寧波、溫州、福州、廣州、湛江和北海14個沿海港口城市,并提出逐步興辦經濟技術開發區。
2018年
5月4日 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舉行。習近平發表講話指出,馬克思主義始終是我們黨和國家的指導思想,是我們認識世界、把握規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仍然要學習馬克思,學習和實踐馬克思主義,繼續高揚馬克思主義偉大旗幟,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讓馬克思、恩格斯設想的人類社會美好前景不斷在中國大地上生動展現出來。
1922年
5月5日-10日 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一次代表大會在廣州舉行,到會代表25人,代表全國15個地區團組織的5000多名團員。大會通過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綱領》和《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章程》。團的綱領接受中國共產黨的政治主張,明確提出“鏟除武人政治和國際資本帝國主義的壓迫”。大會選出團的中央執行委員會,施存統為團中央書記。
1924年
5月5日 設立在黃埔的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第一期學員開始入學。6月16日,黃埔軍校正式舉行開學典禮。孫中山兼任軍校總理,廖仲愷任校黨代表,蔣介石任校長。周恩來、惲代英、蕭楚女、熊雄、聶榮臻等共產黨人先后在該校擔任政治領導工作以及其他工作。中國共產黨還從各地選派黨團員和革命青年到軍校學習,其中許多人成為軍校的骨干。黃埔軍校是蘇聯和中國共產黨幫助孫中山建立的訓練革命軍官的學校,為革命軍隊培養了大批軍官。
2017年
5月5日 中國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機首飛成功。這是中國首款按照最新國際適航標準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干線民用飛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