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國內動力煤市場呈現異常波動,煤價呈反季節變化。進入傳統旺季,煤價卻因提前上漲、需求回落而逆勢下滑。8月下旬以來,即將告別高溫之際,市場又逐漸回暖,預計未來一個多月市場將趨于活躍。
社會庫存偏高、大部分終端“買漲不買落”、進口煤價格優勢明顯,這三個因素共同抑制了內貿市場煤價繼續上漲。但是,煤炭發運成本持續倒掛,短期內到港市場煤增量有限,尤其是優質資源結構性偏緊問題不易解決,有貨的貿易商降價或低價出貨意愿不強,在一定程度上支撐了煤價。本周,港口煤價趨穩,下跌的可能性較小,大漲也無支撐。需要注意的是,此輪煤價反彈強度及持續性主要取決于下游非電行業用煤需求。
臨近夏末,動力煤價格如期止跌上漲,但上漲幅度取決于非電行業用煤需求和電廠補庫情況。目前,煤價正處于試探性上漲階段。供應方面,8月末產地少數煤礦因月度任務完成而停產,現已恢復生產,整體供應較為平穩。需求方面,近期全國氣溫偏高,尤其南方部分地區依然受到高溫的影響,支撐南方電廠日耗處于高位波動階段,而往年此時的日耗已經開始回落。迎峰度夏接近尾聲,會造成電煤日耗減少,但降水量也在同步減少,水電預期開始偏弱,或將給火電騰挪出空間。中央氣象臺預測,9月,西南地區大部降水偏少,其中,重慶西南部、四川南部、云南北部降水較常年同期偏少2成至5成。預計9月水電出力將回落,其對火電的替代作用將減弱,電煤需求將隨之增加。
經過一夏天的消耗,環渤海港口、接卸港以及終端庫存均有不同程度去庫,市場單一優質貨源成為緊俏商品,對價格形成支撐。疊加采購詢貨增多,釋放部分剛需,推動煤價止跌企穩。
總體來看,在優質煤源結構性緊缺的大背景下,再加上非電用煤“金九銀十”的傳統旺季即將到來,煤價將開啟新一輪行情。盡管煤炭進口量保持高位,但增速放緩及國際資源分流,有望緩解國內供應壓力。同時,政策助力經濟修復,重大項目推進,將提振非電行業需求;加之傳統旺季多重利好疊加,煤炭市場有望迎來利好。
綜上所述,9月至10月上旬將成為市場活躍期,煤價或將有所上揚。但冬季受需求結構變化、非電錯峰生產等因素影響,煤價或將在10月中下旬回落后在11月企穩。